央视网消息:从本月起,黄渤海海域正式开海。在山东青岛,随着渔船陆续回港,市场上的海鲜品类更加丰富,部分海产品价格相较休渔期有一定降幅。
上午8点,山东省青岛市的李村大集海鲜市场已经是一片热闹景象。摊主们忙着给客人称重、装袋,摊位上的海鲜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海捕梭子蟹,个头普遍在半斤以上。
鱼类方面,黑头鱼、鲳鱼、偏口鱼等成为市场上的“主力军”,个头硕大的鲅鱼和银光闪闪的带鱼也格外抢眼。
据市场管理人员介绍,开海后海鲜供应量充足,价格整体比休渔期下降30%左右,量大价廉的海鲜也吸引了不少附近的餐饮企业前来批量采购。随着后续更多渔船归港,更多海鲜将大量上市,价格还会进一步回落。
甘肃白银:养殖南美白对虾上市
金秋时节,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的水产养殖基地迎来收获季。随着一张张渔网被拉出水面,个头饱满的南美白对虾竞相跳出。
在养殖基地,养殖户先将虾料沿着渔网撒下,引得虾群聚拢。随着渔网逐步拉出水面,一尾尾活力十足的南美白对虾映入眼帘。
景泰县五佛乡地处黄河沿岸,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大力发展盐碱水养殖产业,引进南美白对虾等优质品种,通过不断改良养殖技术、加强科学管理,让盐碱地变成了“海鲜仓”。
四川泸县:割完水稻收龙虾 “双稻双虾”效益佳
眼下,在四川泸州泸县,中稻收割与小龙虾捕捞同步进行,实现“一地双收”。
中稻收割完成后,紧接着便是小龙虾的收获。依气温变化,邓何平家的稻虾田一年可收七季小龙虾,目前已完成第六季采收。
“双稻双虾”模式提升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农户的种养热情。目前,泸县玄滩镇新山村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超1300亩。
“双稻双虾”是泸县推广的一种以水稻种植为主、以虾类养殖增效的绿色生态模式。农户一年至少可收获两季虾和两季稻,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拓宽了增收渠道。
来源:央视网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