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4岁的苏老爷子和老伴准备下楼去女儿家时,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突然卒中发作,一头栽倒在楼梯上。老伴被吓了一跳,连拉带拽把苏老爷子扶回家,但刚进家又摔了一跤。老伴赶紧拨打急救电话,被送到最近的宣武医院。

患者家属徐女士表示,当时心里是十分焦急,(急诊医生)很快给他扶到床上 给他进行了溶栓,又精准进行了血管介入治疗,我这心才踏实了。
对于卒中患者
每1秒都是急救的宝贵时间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每延误30分钟,就可能导致12%的患者严重残疾或死亡!越晚救治死亡、残疾风险越高!
脑组织非常依赖血供,也很“娇气”,如果血供断流超过5分钟,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坏死,卒中后每延误治疗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每耽误治疗1小时,大脑实质上会衰老3.6年!因此,对于卒中患者来说,每1秒都是急救的宝贵时间!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堵了,溶栓/取栓治疗是目前主要恢复血流的治疗措施。而卒中后进行溶栓/取栓治疗有“时间窗”的要求,也就是进行溶栓/取栓的时间范围,超过“时间窗”则治疗的风险增加,而治疗效果、获益降低。
脑卒中DNT时间
脑卒中DNT时间(Door-to-Needle Time,即患者到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的国际标准通常为60分钟以内。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指南提出,将≥50%的静脉溶栓患者DNT缩短至60分钟以内设为初级目标,进一步缩短至45分钟以内为高级目标。这一时间标准旨在确保患者在脑组织缺血的关键时间内获得有效治疗,最大限度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改善预后。
北京新版“脑卒中急救地图”发布
实现“溶栓不出区”
记者从近日在京召开的2025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了解到:北京市在脑卒中 诊疗体系建设及急救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显著。
2025版北京市脑卒中急救地图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每个区至少有1家 具备静脉溶栓能力和动脉取栓能力的医院,实现了“溶栓不出区”的目标。
北京市医疗机构卒中中心数量70家,平均3.2家/百万人口,覆盖全市每一区,率先实现“每个区至少一家三级卒中中心”的布局。而在脑卒中急救地图上,精准标注了具备溶栓、取栓等急性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定点医疗机构,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从发病识别,到入院治疗的全流程导航指引。新版较2024年版地图增加了8家医疗机构。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表示,只要我们登录这个卒中急救地图,就知道把家里的病人送到最近最合适的医院接受治疗,平均时间42分钟,已经达到了国际上要求的一小时的标准,目前北京地区基本每个区至少有一个卒中中心,静脉溶栓取栓都可以实现操作,不需要出区,达到了国家目前最高水平。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卒中抢救中心主任马青峰介绍,我们将原来串联式的流程改为并联式的,卒中进行溶栓救治。从患者到医院完成一系列的检查到我们给药进行溶栓, 这个时间可以控制在27分钟之内。
自2024年起,北京市率先对所有脑卒中溶栓、取栓患者实施3个月随访,随访率达87.8%,强化了脑卒中患者全流程管理。
截至目前,北京三级卒中中心46家、二级卒中中心24家,覆盖全部16个市辖区,区县覆盖率10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三级卒中中心较上一年度增加35家,二级卒中中心数量持平。
综合BRTV新闻(记者 贾湧强 张春明)、北京发布、北京市延庆医院
来源:北京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