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阳江海陵岛闸坡渔港内,桅杆密密麻麻立在海面,往日渔货满舱的热闹劲儿暂歇,800余艘渔船安安稳稳停在港内避风。整个渔港,都在等待超强台风“桦加沙”的到来。
9月23日16时许,阳江海陵岛闸坡渔港桅杆林立、千帆归港,为抵御台风做好准备。
渔港大堤上,一位大爷正在乘凉,他用一口流利的“广普”淡定地对记者说:“打台风我们很熟悉啦,都被吹过十几次啦,很有经验,唔好担心(不用担心)!”
这话听着轻快洒脱,可谁都知道,广东人向来是“嘴上不慌,手上快忙”的行动派。转头往渔港里、商铺间瞧,那份刻在骨子里的防御智慧,早被揉进了每一个细致的举动里,半点不含糊。
闸坡渔港内,回港避风的渔船整齐地停放着。“目前,这里已停有广东省内渔船540多艘、省外渔船约300艘。我们要求所有回港避风的渔船加固锚缆、人员上岸。”闸坡海洋综合执法大队综合协调组组长潘智聪指着远处的渔船,语气笃定。
同时,闸坡海洋综合执法大队的队员们已开启24小时在岗模式,快艇时不时在港内巡查,“绝不能让人员滞留在船上,一旦台风来了,海上风浪那么大,留在船上可太危险了!”每一句话都透着对安全的较真。
渔港外,一路之隔就是商铺,也是台风袭击的“前线”。可这里没有慌乱,只有商铺工作人员加紧防御的节奏。粤海渔需批发部里,冯姐忙着给村民递固定绳索,“每到台风来,这绳索就成了‘香饽饽’,渔民绑渔船,村民固家当,少不得!”
冯姐在这儿开店快30年,台风见得多了,可应对这次“年度风王”半点不马虎,“店里货物值一二十万呢,得用重物抵住卷闸门,不然风一刮,损失就大咯!”
台风来临前,海陵岛商铺工作人员用几根粗木棍十字交叉,牢牢抵住卷闸门。
店里另一位师傅还是渔排养殖户,养着金枪鱼,“台风来临前,我们会把鱼赶紧抛售,不然渔网一破,鱼跑了可就亏大了”,话里是老行当的经验,也是对生计的上心。
隔壁卖捕鱼灯的李先生,正蹲在店门口拧螺丝钉,几根粗木棍十字交叉,牢牢抵住卷闸门,旁边的沙袋码得整整齐齐,就怕海水倒灌。“都有经验啦,上次台风把门口的灯吹跑了,这次提前拿走,稳当!”
在闸坡渔港,“打台风”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邻里互助。
面对超强台风,作为“台风防御新手”的隆江猪脚饭老板心里打鼓。“来这儿开店才10天,就遇上超强台风。”她笑着说:“我是潮汕人,那边少台风,没啥经验。”可邻里的热情很快打消了她的紧张,“邻居们教我咋加固门窗,咋备物资,我都照做了!”她还特意备了几十个猪脚,“台风过了欢迎大家来吃猪脚饭,热乎的!”话语里满是实在。
暮色渐浓,傍晚6点多,海边的风慢慢起了劲儿,天边的晚霞把海面染得通红,像给渔港披了层温柔的纱。闸坡渔港大堤上,不少村民搬着小凳子来乘凉,三两句聊着台风的准备,“该绑的都绑好了,该囤的也囤了,等着它来就是”。
9月23日18时许,阳江海陵岛闸坡渔港,八百余艘船只在晚霞中静静地停靠在港湾内。
海风里没有焦虑,只有村民们应对台风的务实从容——见过风浪,便知如何应对;重视防御,方能安稳如常。
文字 | 郭思琦
图片 | 梁喻
来源:羊城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