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西安小寨商圈的电子大屏突然亮出一行红色标语:“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这句话迅速成为西安市民热议的焦点。“前几天还在吹空调、吃冰西瓜,今天我就从衣柜中翻出了冲锋衣外套,天气忽然转凉,我也开启了‘御寒’模式。”这是一位西安大学生在降温天里的真实感受。气象数据显示,西安此次降温并非偶然。根据西安市气象局10月24日发布的《2025年秋季气候评估报告》,10月15日至24日,西安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4.2℃,为近十年同期最低。其中23日单日降温20℃,创1981年以来10月单日降温极值。对比东北城市沈阳同期数据:23日最高气温15℃,最低气温-2℃,24小时降温幅度达8℃。
西北的“速冻”实力,竟比东北更胜一筹。“这哪是西北的秋?分明是东北的冬!”西安市民王先生在朋友圈晒出气温对比图:22日穿短袖吃冰峰,23日裹羽绒服喝姜茶。气象专家解释,此次寒潮源于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途经河西走廊时加速,导致西安成为“冷空气过境第一站”。而东北因纬度更高,冷空气抵达时已“力竭”,降温幅度反而较小。
面对“断崖式”降温,西安市民的反应既真实又充满烟火气。在曲江新区,82岁的张奶奶凌晨5点就翻出压箱底的厚棉裤:“我活了八十岁,头回见十月天能冻得人直打颤!”她的话道出了老一辈西安人对异常天气的困惑——毕竟,西安10月平均气温通常在15℃左右,往年此时正是银杏黄、桂花香的金秋时节。
年轻人则用幽默对抗寒冷。微博话题#西安降温比东北还狠#下,网友“长安月”晒出“洋葱式穿衣法”:内穿短袖、外裹羽绒服,配文“热了脱、冷了穿,西安人的智慧在层叠”。更有甚者,在回民街拍到“冰火两重天”的奇景:羊肉泡馍店门口热气腾腾,隔壁冰淇淋店却排起长队——年轻人用“以冷抗冷”的方式宣告:降温归降温,生活热情不降温。
商场电子屏上的标语,看似调侃,实则暗含警示。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城市,冬季采暖期长达4个月,但建筑保温标准却长期参照“温和气候区”设计。此次降温暴露出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老旧小区暖气未至,市民只能靠空调、电热毯硬扛;新建小区虽达标,但能耗高企,与“双碳”目标背道而驰。
在降温降雨的天气里,西安街头的行人纷纷换上冬装,雨鞋、雨衣也成为必备出行装备。“断崖式下跌的气温,令火锅、涮羊肉等颇具‘暖意’的餐饮店内用餐人数增加”。一家牛羊肉泡馍店内,不少“饕客”正在排队等餐。“天冷就想吃碗热乎乎的泡馍,前段时间炎热天气持续,近几日大幅降温,觉得冷飕飕的,今天特地赶来‘暖暖胃’。”西安市民李春佳说道。在一家铜锅涮肉店内,服务人员表示:“这两天降雨降温,来吃涮肉的顾客明显增多了,未到用餐高峰就已有近30桌顾客在等位了。”外卖订餐平台上,热奶茶、热咖啡、豆浆、炖梨等“热饮”的销量也明显增长。
气温持续走低,不少市民盼着提前供暖。就此,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燃气供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西安暂无提前供暖计划。根据《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西安市集中供热期为当年的十一月十五日至次年的三月十五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气象状况等因素对集中供热的起止日期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往年西安确实有过提前供暖的先例,但这需要气象、市政等多部门综合评估。”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燃气供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达到启动调整的条件。随着采暖季的临近,近日,西安城投集团全面部署2025-2026年采暖季供热保障工作,目前,管网注水、试压等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天气预报显示,10月25日起西安的天气将逐步转晴,气温也会有所回升,最高气温将升至16℃到19℃。但早晚气温仍然较低,市民还需要注意及时增衣保暖。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