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打篮球打得飞起的小伙子,在球场上突然倒地不起?
跑步团里的老会员,昨天还在配速5公里,今天却成了朋友圈的怀念对象?
问题来了:
如果这些人都看起来“身体倍儿棒”,为啥反倒是他们最容易在运动中猝死?
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进行某项运动后6小时内非创伤性死亡。现在学者界定为运动后1小时之内的死亡,因此运动性猝死又称为即刻死。也就是说死亡来得非常迅速,可能没有丝毫的迹象,也不可能进行防备。
根据统计数据,运动性猝死多为心源性猝死,其比例高达70%左右。也就是说运动性猝死者心脏有问题的人,占了很大比例心脑血管基础不好的人,容易导致供血不足,引发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心脏是有极限的,尤其是心肌壁本来就比较薄的人,过度训练下可能诱发室颤,一旦发生,5分钟内不抢救就基本没了。剧烈运动后,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冷水刺激会造成血管急剧收缩,引发血压波动,严重时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梗。
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要运动了呢?
当然不是。
在运动时注意以下几点,
让我们离“运动猝死”更远一些。
1.运动前排查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血管系统检查,彻底排查潜在疾病威胁。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
2.保证充分的热身
运动前热身,能让尽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谢能力,以保证在进入高强度运动后,人体能量代谢能满足运动的需求。热身一般占总运动时间的10%—20%.冬天天冷,热身时间要适当延长。
3.运动量不宜过大
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高风险的竞技运动,不提倡未经训练的人参加马拉松全程跑。长跑有利于心脏健康,但要循序渐进。初练者一般从3000—5000米开始,或持续20—30分钟。
4.及时补充能量
长时间运动,应及时补充运动饮料、能量棒、盐丸。建议每跑5公里喝100—150毫升水。夏天饮用水要保持在8—12摄氏度,冬天保证水温在30—40摄氏度。
5.感冒发烧不运动
有些人认为跑跑步、出出汗,感冒自然就好了。事实上正相反,因为感冒发烧使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运动会进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于入侵,如果入侵心肌,会形成病毒性心肌炎。在自身很疲惫、熬夜的情况下,也不建议剧烈运动。
6.运动中不适别硬撑
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很明显的气喘、胸闷、胸痛,要立刻减缓运动或暂时退出运动,千万不要硬撑。
7.跑步后不要立刻停步
跑步结束不要立刻停下来,最好能走上10—20分钟,同时做深呼吸,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可配合做一些静态拉伸动作,比如弓步压腿、侧压腿等。同时,不能马上洗澡、吹风或用空调等。
别再说“我年轻,我能扛”,死亡从不看年纪,只看你有没有认真对待它的前奏。运动猝死,多数不是因为运动本身,而是因为你以为自己无敌。
作者:云琪
来源:宣武普外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